首页 > 

如何从《孙子兵法》解读孙子的思维模式

时间:2024-04-20 14:23:23 浏览量:10669

孙子兵法全面讲解

如何从《孙子兵法》解读孙子的思维模式?

《孙子兵法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,其内容博大精深,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。它被奉为兵家经典,是大战略、大智慧。这本书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中起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,孙子的思想更是对现代企业管理者起到深远的影响。

他提出:兵者五事,道天地将法;将者五事,智信仁勇严。领导者就要有前瞻性和预见力,高瞻远瞩,足智多谋,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情况的需要,才能抓住机遇。“道”讲的就是现在的公司文化,也就是说只有塑造出具有凝聚力的公司文化,形成团结互助、才能让中心结成一个紧密的团队,所以说孙子的思想意义深远……

《孙子兵法》讲的是什么?

只能说是一本比较好的散文集,并没有任何的军事价值,大部分话都是废话,比如那句著名的如:其疾如风、其徐如林、侵掠如火、不动如山、难知如阴、动如雷震, 只不过琅琅上口而已,并没有任何的军事价值。请关注:容济点火器

事实上,不用什么孙子兵法,只要是带过兵的人,哪怕是文盲,大字不识一个。也知道 行军速度越快越好,营盘越固越好,攻势越猛越好,守阵越稳越好。

可想而知,孙子兵法就是一本废话集合,居然能吹嘘成兵法神书,我也是醉了!

《孙子兵法》首倡“兵者,诡道也”,在将堂堂正正列阵而战的传统军事礼仪及规则扫地出门之际,也将世道人心推向了万劫不覆的深渊。本来,两国交战,战前必须有宣战、请战的仪礼。交战时,必须等双方都排好阵列才能开战,不能偷袭,不能使诈,不再次伤害已经受伤的敌人,不捉拿头发花白的敌方老兵,不利用险要的地形取胜敌人。而《孙子兵法》不但有水战、火战,而且还用间谍,总之一句话,就是兵不厌诈,抓到老鼠就是好猫!或者说是为了达成军事目的,可以不择手段!

这样的孙子兵法自然是无望而不胜!但是,当大家都把孙子兵法当作战争的基本准则后,军事竞争就不再有底线了。而军事领域无论是具体的设施器具,还是抽象的指导思想,都会逐渐蔓延到其他领域,进而影响到全体中国人的信念及价值观。

此后,“兵不厌诈”的小人总是不绝如缕,“不择手段”的恶人经常占据上风。幸好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一直充当着人性防火墙的功能,拉住国人的整体道德底线不致于滑入深渊。但是,当历史步入现代,当经济市场化成为共识,传统的伦理道德已经挡不住“唯利是图”的步伐。多少中国人,他们抛弃了孙子兵法中的闪光点,却将其阴暗面发挥得淋漓尽致。只要能把钱赚到自己的口袋,不但可以搞诈骗,而且也可以卖假冒伪劣产品,甚至连食品、药品都不放过!

当我们为这样的人性变迁与堕落寻找思想根源时,首倡“兵不厌诈”的孙子兵法是不是就是中国人的人性癌变之始呢?

书店里《孙子兵法》哪个版本好?我古文真的烂得可以,注释一定要到位?

《孙子兵法》的版本很多,推荐几本,比如黄朴民《孙子兵法解读》;

北大孙子研究专家李零教授的《兵以诈立》,这本书深入浅出,很有独立见解,文字很简约,富有深意,值得一读。

还有,如果想深入研究,可继续读李零教授编著的《〈孙子兵法〉十三篇综合研究》和《吴孙子发微》。

通常放在身边翻阅的可以选中华书局出版的《十一家注孙子校理》。

另外,台湾钮先钟先生的《孙子三论》也是值得初学者读的好书。

根据钮先钟先生的分析,《孙子兵法》全书十三篇,可分为四大段:第一篇到第四篇为第一段,讨论战略问题,战争与政治的关系,战争关系到国家的存亡等等;第五篇到第六篇为第二段,讨论战争艺术,关于用兵、作战等问题,这部分是古代说的“将道”的精华,如:战可知而不可为,奇正而受敌无败,虚实而获压倒优势等等。

第七篇到第十二篇为第三段,这部分讨论比战略较低层次方面的问题,如战术、后勤、技术、地理等方面。第十三篇独立成段,讲的是“用间”问题,即现代所说的情报工作。

《孙子兵法》全书的逻辑顺序很合理,从谈论战略开始,宏观论及战争与政治等的关系,中间详论战争的几乎所有的重要问题,以情报问题结尾,并把情报工作提到了相当的高度,这是很系统也很有远见的兵书。难怪,它令现代的军事战略非常惊奇,如此古老的兵书,有这样的真知灼见。

这是值得参考的。

历史上都有谁对《孙子兵法》做了注解?

其中著名的注家有。曹操,孟氏,李荃,贾林,杜佑,杜牧,陈皞,王皙,梅尧臣,何氏,张预。大致可分为三类,帝王,将相,文人骚客。

如何正确理解《孙子兵法》第一篇计篇?

谢谢邀请!我是清流,研究孙子兵法超过10年,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。

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,这里要注意了,此计非彼计,孙子兵法讲的计,不是奇谋诡计,这里的计是计算、盘算、估量的意思。通过计算、比较分析,对比敌我双方的实力,目的是评估一场战争的可行性,提前预知我方胜算的概率。要想正确理解《孙子兵法》第一篇计篇,要弄明白这4点:慎战、五事七计、十二诡道、庙算。下面我给你详细地分析。

慎战的思想

孙武把慎战的思想放在孙子兵法第一句,起到了总纲的作用。孙子兵法第一句是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”,战争是国家大事,关乎百姓的生死,国家的存亡,不得不详细考察。战争对国家和百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,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耗费国力。所以孙子兵法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,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功,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,千万别进行战争。这就是慎战的思想。

五事七计

对人类而言,战争往往不可避免。所以当一个国家迫不得已进行战争的时候,就要认真谋划了。怎么谋划?孙子兵法提出了“经以五事,校以七计”,这和管理学里面讲的swot分析比较类似。五事指的是“道天地将法”,既道义、天时、地利、将领、法制;七计是“主孰有道,将孰有能, 天地孰得, 法令孰行, 兵众孰强, 士卒孰练, 赏罚孰明”。这里要注意了,不要以为掌握了五事七计就弄明白孙子兵法了,我认为,五事七计的核心是“经”和“校”。所谓的“经”指的是衡量,“校”指的是比较。其实重要的不是几事几计,而是全面充分地分析比较敌我双方的实力,五事七计只是孙武列举的几个方面,并不能完整地反应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。我们在进行战略预测的时候,要充分考虑战争的决定因素,这样对战争的走向才能有准确地把握。

十二诡道

对于十二诡道,我要说的是,十二诡道不是教你耍阴谋诡计的,而是造势的需要,把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里。“势者,因利而制权也”,要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中,抓住有利的机会,灵活机变,这样才能把握主动权。十二条诡道,既相互对立,又可以相互转化。我们要擅于伪装,隐藏意图,不被敌人看透,“致人而不致于人”。所以,能打就要假装打不了,想打就要假装不想打,想靠近敌人的话要装作远他远远的,想远离敌人的话就装作逼近他......这样敌人才不会知道我们的行动意图,摸不清我们的活动规律,我们才得以把握战争的主动权。这样战争的主动权才能掌握在我们的手上,这样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。

庙算

庙算,通俗点来说,就是召集国家大臣和王孙贵族,开战略研讨会,讨论作战细节,准备战争的部署。在古代的封建社会,由于存在迷信的思想,所以出兵作战前,人们通常把希望寄托于神灵,祈求上天保护,这时候就要去宗庙里举行特定的仪式,这就是孙子兵法里说的庙算。在庙算的时候,用五事七计来分析,认真比较敌我双方的实力,评估战争胜算的可能性。如果我们的胜算大,那么这场战就可以打,如果胜算不打,那么这场仗就不能打。庙算的意义在于评估战争获胜的概率和预测战争的走向。

总结

孙子兵法计篇的思想,主要包括我上面说的慎战、五事七计、十二诡道、庙算这4个方面,你只要弄明白了,就能正确理解《孙子兵法》第一篇计篇了。以上就是我的分析,谢谢。

《孙子兵法》有很多版本,作为新手建议读哪一本?

谢邀应答 (《孙子兵法》有很多版本,作为新手建议读哪一本?)

我认为: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人的一本很有智慧的书!它不仅是作为兵法书,而且知识能应用的地方很广。不管版本有多少?都应该是一个版本的内容!不要被所谓的版本限制和约束!

书是自己要看读懂的!你觉得哪个适合你看懂的就选哪个!从这个问题上看,你对于读书目的不明确!应当你"有的放矢“去找书读,书的优劣不是要靠别人推荐的。而是靠自己求知欲去选择应用最好!

希望你和大家用《孙子兵法》创新更多的财富价值!

《孙子兵法》讲的是什么,好看吗?

孙子兵法这本书不能那好看不好看来说。孙子兵法又称《孙武兵法》,是我国最早的兵书,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军事的著作。

《孙子兵法》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一颗明珠,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它一直以来都被奉为兵家圣典,李世民都曾说过“观诸兵书,无出孙武

”,并且被翻译成多国语言,在国外很多国家都在研究。

它不单单只是在军事上有影响,而且在商业运用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正所谓商场如战场。

它影响深远,美国的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把《孙子兵法》都列为了必读教材。影响了很多世界知名人物,好比:软银的孙正义、通用汽车的总裁罗杰-史密斯等等。

《孙子兵法》主要讲的是兵法理论,共有十三篇分别为:

一、始计篇,这一篇主要从宏观上对能够决定胜败因素的政治、军事等进行了分析比较和研究,对战争的结果进行了预判。

二、作战篇,是接着上篇的研究预判来做出的战略部署,提出来战争与经济的分析论断。

三、谋攻篇,这一篇就进入了真正的作战环节,讲了以智谋取胜怎么攻城掠地。

四、军形篇,讲了战斗力强弱,后勤物资的准备能问题,是从客观稳定和容易判别的角度分析。

五、兵势篇,从主观上判断,带有偶然性的和容易变化的角度来进行兵力配置。

六、虚实篇,讲的啥如何运用地点,兵力通过包围迂回、分散集结、军阵变换等方式根据战场状况以多胜少。

七、军争篇,讲的是怎么通过变化来争取先机,达到胜利。

八、九变篇,主要教指挥者怎么根据战场不同的情况,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方针。

九、行军篇,讲的是再行军过程中怎么样来观察和处理敌情以及安排宿营。

十、地形篇,主要讲了好几种不同地形下的作战方式和要求。

十一、九地篇,讲的是从分析的角度判断,不同地形环境下怎么来作战并给予战术指导。

十二、火攻篇,这个比较好理解,就是讲的怎么利用好火攻来配合达到胜利的目的。

十三、用间篇,指的就是怎么使用间谍刺探军情和配合作战。

我们现在研究《孙子兵法》,不单单是为了作战,现代社会也没有那么多的战争让我们去打,主要是因为它还在做人做生意上都有很大的用途,可以帮助我们怎么在商场上生活中取得胜利。

多看,多思考,结合实际情况慢慢体会你会发现如果能够运用得当,这本兵书真是不虚其名。

怎样评价《孙子兵法》这部书?

三个字: 不对称 (不瞒你们说,我对此书看都不看)

孙子兵法6000字,你读懂了多少?

孙子兵法是一部兵学圣典。虽然只约有6000字,叙述简练,道理深刻,常读常新。

如果说《易经》讲的是自然哲学,那么《孙子兵法》讲的是行为哲学。其实也是生存哲学,或者斗争哲学。

1.在权谋方面,《孙子》强调,先计而后战。在开篇第一章,先讲庙算,然后是野战,再然后是攻城。

2.在战术上强调形势。孙子把形和势当作一对儿矛盾来对待,更注重灵活机动和快速反应。

3.孙子强调用兵过程中,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环境的配合。在书的后半部分,如军争篇,九地篇,到处都在讲地形,阴阳向背。

4.避实击虚。虚实在孙子兵法中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。唐太宗李世民在看过孙子兵法后,评价极高,认为是最好的兵书,而在这部兵书中,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讲到的虚实。

对于虚实,我也从中受到启发最多。

你会发现人的一生无处不在虚实之中。白天你生活在工作学习的现实里,晚上你生活在天马行空的睡梦中。有些人,当面一脸真诚,背后却给你玩虚的。社会上的很多事,你眼前看到的,实实在在的,未必是真的。而通过思考,严密逻辑分析,看似虚的东西反而是真相。

在我看来,能够自我否定,但是又能相反相成的书必然有它深刻的内涵。有一句著名的话也出自孙子兵法,叫做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。所有在对待当下事所采取的有效行动,都是最好的“兵法",可能书中从不曾提到过。

解读《华杉讲透孙子兵法》,怎样堵住人生错误的源头?

《华杉讲透孙子兵法》是一本好书。

  《孙子兵法》向来与《三十六计》齐名。但现在解读三十六计的人很多,而孙子兵法却很少有人愿意问津。原因就是孙子兵法太好了,好得有点曲高和寡。一个东西超出了人们的平均线,就不可能畅销,因为人们总是最高能接受到自己的水平,再高就理解不了了。《华杉讲透孙子兵法》最大的优点是把晦涩的文字通俗化,把艰深的道理平实化,使得孙子兵法能走进大众的审美区间。

  简单来说,《孙子兵法》是从战略上讲,《三十六计》是从战术上讲。因此,谈到对于人生的指导,我认为《孙子兵法》要优于《三十六计》,正所谓以正合,以奇胜。

另外,书是好书,但这个问题显得有点大。因为孙子兵法的每一句都能悟出不同的人生的道理,在这里不可能一一去说,只能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。

“先为不可胜,以待敌之可胜”“不可胜在己,可胜在敌”。一句话,人管得了自己,管不了别人。先规划自己,让自己成为不可战胜的,然后等待敌人什么时候可以被战胜的时机。敌人如果无懈可击,我们是没办法取胜的。如果不可胜,那怎么办呢?很多人,败就败在不知道事情可以不办。所谓不作死,就不会死,办不到的事,就不要强求。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如果非要办,就会输光了老本。

  “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,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”。什么叫“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”呢?就是你觉得他在攻击你的时候,他根本没有攻击你!因为,他在九天之上,他跟你不在一个平台,不在一个层面,不在一个战场。什么叫竞争?竞争的本质是要你没法跟我争,而不是我要跟你争。也就是《道德经》说的“夫不争,则天下莫能与之争”。动于“九天之上”的人,根本没觉得自己在跟谁争,只是被他带起的风刮倒的人,自己觉得自己的东西被他争走了。当你在“九地之下”的时候,你要耐得住寂寞,耐得住别人比自己风光,就像当初华为不进房地产,阿里不做游戏,专心磨炼自己的核心能力。当你厚积薄发、横空出世,人人看你都是“动于九天之上”,别人想学你,得坐时光机器回到十年前去学,甚至回到你的幼儿园去学,哪里学得来!他们看到的,都不是你成功的原因,因为你已经活在众人的想象之外了。

  “善战者之胜也,无智名,无勇功”。这句话很本质!善战者没有什么智名,没人说他太聪明了,也没有什么勇功,没人说他太勇敢了。为什么呢?其实这和中医的“上医治未病”是一个道理。什么叫上医?最高水平的医生,不是治病,是治未病。你还没生病,他就看出苗头,你将要得什么病,给你处理一下,给你一个防治方案,最后避免了你得那个病。但“治未病”没功劳没名声啊!所以真正的上医,他也成不了名医。名将就和名医一样,打了可歌可泣的硬仗,出了名。而真正的善战者呢,上战场之前的一系列准备,早就已经让胜利的天平向我方倾斜了,从来不打可歌可泣的仗,全是摧枯拉朽的轻松活儿。这就是所谓的“大智不彰,大功不扬”,很无奈的事情。所以有的人比较坏,他明明早就看出来,可以解决的问题,他一定要等它烂到谁也收拾不了,他才出手,就是不愿意人家看不见他的功劳。这种情况,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,怎么办呢?没办法,就得靠他的上司英明,他的老板得是个明白人。如果你是老板,一定要注意这一点。

  先说这三点吧。《孙子兵法》确实是本好书,但苦于有点曲高和寡,华杉把它讲到这个程度,我早就在心里为他点过赞。我们朝夕书评的视频节目以后也会考虑对这本书进行分析和点评,有兴趣的话可以加关注,以免错过。

解读过《孙子兵法》的人有哪些?学《孙子兵法》怎么入门?

  他们是祖孙2人~~~孙子原名孙武~~  孙子,名武,字长卿,春秋末期齐国乐安(今山东惠民县)人。生卒年代不详,大约与儒学创始人孔子(公元前551--前479年)属于同时代而略晚。孙子是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。他的祖先原是陈国的公子--陈完。公元前672年,陈国发生内乱,陈完便逃奔至齐国避难,改称为田完。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(即孙子的祖父)曾经是齐国大夫,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战攻,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,同时还赐“孙”为姓,以表示对田书嘉奖。公元前532年,齐国发生内乱,孙子便离开齐国,到了南方的吴国,在吴国的都城姑苏(今江苏省苏州市)过起了隐居生活,潜心研究兵法。在吴国,孙子结识了伍子胥。据《吴越春秋.阖闾内传》载,在诸候争霸中,南方新兴的吴国国君阖闾,为图霸业,欲攻打楚国,但是,一时难以选出合适的将领。伍子胥常与吴王论兵,他曾向吴王推荐说:孙子“精通韬略,有鬼神不测之机,天地包藏之妙,自著兵法十三篇,世人莫知其能。诚得此任为将,虽天下莫敌,何论楚哉!”经过伍子胥七次向吴王推荐,吴王便让伍子胥拜请孙子出山。  孙膑中国战国中期军事家。真名失传。齐国阿(今山东阳谷东北)、鄄(今山东鄄城北)一带人。孙武后裔。生卒年不详,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 。 传说与庞涓同时从鬼谷子学习兵法。庞涓为魏惠王将军,因忌妒孙膑才能,将其骗至魏国,施以膑刑(割去膝盖骨),故称孙膑。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,经将军田忌举荐,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。在齐、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、马陵之战中,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,迫庞涓自杀,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 。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、攻其必救的原则,创造了著名的“围魏救赵”战法,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。孙膑及其弟子所撰《孙膑兵法》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,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,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,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 《孙子兵法》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,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其内容博大精深,思想精邃富赡,逻辑缜密严谨。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,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。该书自问世以来,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,被人们尊奉为“兵经”、“百世谈兵之祖”。历代兵学家、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,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。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《孙子兵法》作了系统的注解,为后人研究运用《孙子兵法》打开了方便之门。《孙子兵法》不仅是中国的谋略保库,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。8世纪传入日本,18世纪传入欧洲。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,在世界上广为流传。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.哈特向人透露:他的军事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,其实在2500年前的《孙子兵法》中就可以找到。他也确实对孙武及其著作深感兴趣,不仅为《孙子兵法》英译本作序,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《战略论》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。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,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都奉命携带一本《孙子兵法》,以便在战场上阅读。  《孙子兵法》历代都有著录。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《孙子兵法》为迄今最早的传世本,可惜为残简,不能窥其全貌。现存重要的版本为南宋宁宗时所刻《十一家注孙子》,宋刻与宋抄《武经七书》本,其中宋本《十一家注孙子》经清代孙星衍校定考辩后,成了近世流传最广,影响最大,最敷实用的读本。  《孙膑兵法》是战国中期杰出军事家孙膑所著,大约在东汉末年失传。1972年4月,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简,其中就有久已失传的《孙膑兵法》。经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考证,由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《孙膑兵法》,分上下两编,各15篇。1985年,文物出版社又出版了《银雀山汉墓竹简(壹)》,该书经认真的进一步考证,认为1975年版的《孙膑兵法》的下编没有充分的证据能认定为孙膑所著,只能视为古代兵家的佚书。《银雀山汉墓竹简(壹)》认定属于《孙膑兵法》的内容共计16篇,即1975年版的《孙膑兵法》上编15篇,并加《五教法》一篇,共222简,近5000字。

市面上哪本对《孙子兵法》的解析的书最好?

李零的《兵以诈立——我读孙子》、吴九龙的《孙子校释》、黄朴民的《孙子兵法详解》是学习孙子兵法比较好的书。

张小梅的《以易解计——三十六计》是学习三十六计不错的书。

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解析?

解析:

一、“以正合,以奇胜”应该念“以正合,以奇(jī)胜”。

这是由于多音字导致的最大误会。奇(jī),兵法原意指的是多出的部分,即在以正兵与敌人交战的时候,永远要预备一支多出来的兵力,就是奇(jī)兵。奇兵能出其不意,在战斗中突然打乱敌人的部署,是致胜的关键。所以这句话的“奇”不是奇(qí)谋诡计,而是“分战法”的基本法则。

二、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:“知己”比“知彼”更重要。

兵法原意强调“知己”,并把“知己”放到了“知彼”的前面,把自我审查看得比打探敌情更加重要。而人们总是想当然地忽略了“知己”的重要性,把自己的优势看得过大或者过小,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危险,一味地在对手身上找获胜的机会。

三、“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”:《孙子兵法》的“计”是计算,不是诡计。

《孙子兵法》的第一个字就是“计”。“计”不是谋,不是出主意、想奇招;而是全面准确地计算敌我双方实力的差异。孙子从五事七算的角度,把战争之前需要计算的事项一一列出,从实力计算中判断战争胜负的可能性,由此算出这仗能不能打,不能打就要躲起来,不能有侥幸心理。

四、“兵者,诡道也。”这句话误了很多人。

《孙子兵法》里这句话,误了好多人,以为《孙子兵法》就是三十六计,就是诡诈取胜。诡诈归诡诈,但人家不上套,你再诡诈也没用。诡诈在兵法里,不是主要部分。现在好多出版社把《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》合成一本书,似乎兵法就是奇谋巧计,这是误区。

五、其实孙子反对“百战百胜”。

“是故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。”百战百胜意味着一百场战争的胜利都未能彻底解决敌人,徒徒消耗了敌我双方的人命和资源。而兵法原意不仅要保全己方的人命与资源,也要尽量保全敌人的资源(因为那是战后的胜利果实),从而追求一战而定。即通过一场全面胜利的决战,来彻底地解决战争。在这场决战机会到来之前,最好的策略是备战和等待。

六、以弱胜强是赌博,《孙子兵法》讲以强胜弱。

孙子兵法第一篇讲“计”,不是奇谋巧计,是计算的计,是现代的SWOT分析(优劣势分析法):优势、劣势、威胁、机会。庙算,就是在决定是否开战之前,在家里衡量计算双方政治、经济、军事实力对比,“五事七计”,从五个方面,七个科目,进行打分。分多的胜,分少的败。打完分,就能知胜,叫“多算胜,少算不胜”。

知胜,算下来能赢,而后可以兴师动众,打。算下来自己分数没别人高,就不要战。所以孙子是不相信以弱胜强,那是小概率事件。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”,孙子不会拿国家民族的命运,去赌小概率事件。

七、打仗关键在行军,不在战场上的交火。

《孙子兵法》说:“地者,远近、险易、广狭、死生也。”

打仗关键靠行军,行军是战斗的一部分,甚至是比交火战斗更重要的部分。很多人认为交火了,开炮了,才是“打起来了”,实际上,开炮的时候,胜负已定了。行军,在正确的时间、正确的地点,出现正确的兵力,这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。

解放军将领,最能打仗的是粟裕。林彪也佩服他,说他打的是神仙仗,总是从天而降。他靠什么打呢?一靠地图,二靠行军。地图就是对地形滚瓜烂熟。打仗前战区的地图,几乎都要被他嚼烂了。

八、孙子兵法教你打赢,但首先是教你认输。

《孙子兵法》说:“小敌之坚,大敌之擒也。”坚守不跑,就会为人所擒。

典型战例是汉朝名将李陵,汉武帝要他给李广利运粮草,他耻于做后勤部队,请战率五千步卒直捣匈奴王庭,结果被匈奴十万骑包围,兵败投降。汉武帝杀了他全家,还害得替他说话的司马迁被处以宫刑。

人性的特点是要赢,但现实是很可能要输,要懂得认输。宏碁(qí)的施振荣老先生说:“认输才会赢。”这句话很有哲理。我们也可以说,输了,生活还会继续。输掉的咱们认了,保住和扩大咱们赢得的。

九、打仗不是打兵马,而是打钱粮。

《孙子兵法》说:“日费千金,然后十万之师举矣。”

古代打仗,运粮是个大事,若远征匈奴,出发时十车粮食,运到前线部队只能给他两车。为啥?因为有四车被运粮部队在去的路上吃掉了,还要留四车给他们在回来的路上吃,因为还有好几个月返程呢。若粮不够,他们在路上饿死了。

还有迎来送往的使者宾客,车甲器械的修缮,胶漆之材,都是钱!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日费千金,十万之师才能运转。

十、不是胜了敌人你就赢了,关键是你自己变强了还是变弱了。

《孙子兵法》说:“其下攻城。攻城之法,为不得已。”

攻城是个慢功夫,是个细活儿。如果大将是个急躁性格,搞“蚁附”战术,士兵死了三分之一,还攻不下来,那是灾难性的。所以攻城是非常惨烈的,是下策的下策。孙子的思想,一贯是赢不赢先别说,关键自己先别输。胜了敌人不等于赢了,关键你自己是变得更强了,还是更弱了。别得不偿失,别草菅人命。

第一套胜战计

1第一计:瞒天过海

备周而意怠,常见则不疑,阴在阳之内,不在阳之对。太阳,太阴。

译:认为准备万分周到,就容易松劲;平时看惯了的,就往往不再怀疑了,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,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。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。

2第二计:围魏救赵

共敌不如分敌,敌阳不如敌阴。

译:树敌不可过多,对敌要各个击破,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,要隐藏我们的意图。

3第三计:借刀杀人

敌已明,友未定,引友杀敌,不出自力,以损推演。

译: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,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,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,避免消耗自己

4第四计:以逸待劳

困敌之势,不以战,损刚益柔。

译: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,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,这就是"损刚益柔"原理的演用。

5第五计:趁火打劫

敌之害大,就势取利,刚决柔也。

译:敌方的危机很大,就乘机取利,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。

6第六计:声东击西

乱志乱萃,不虞"坤下兑上"之象;利其不自主而取之。

译:敌人乱撞瞎碰,摸不清情况,这是《易经》"萃"封上所说的"坤下兑上"的混乱征状。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。

第二套敌战计

7第七计:无中生有

诳也,非诳也,实其所诳也。少阴,太阴,太阳。

译: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,但不是弄假到底。而是使假象变真象,大小假象,掩护真象。

8第八计:暗渡陈仓

示之以动,利其静而有主,"益动而巽"。

译:故意暴露行动,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,便主动偷袭。

9第九计:隔岸观火

阳乖序乱,阴以待逆,暴戾恣睢,其势自毙。顺以动豫,豫顺以动。

译:敌人内部分裂,秩序混乱,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,那时敌人穷凶极恶,翻目仇杀,势必自行灭亡。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;作好准备之后,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。

10第十计:笑里藏刀

信而安之,阴以图之,备而后动,勿使有变:刚中柔外也。

译:使敌人相信我方,并使其麻痹松懈,我则暗中策划,充分准备,一有机会,立即动手,使他来不及应变,这是暗中厉害,表面柔和的策略。

11第十一计:李代桃僵

势必有损,损阴以益阳。

译: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,要舍得局部的损失,以换取全局的优势。

12第十二计:顺手牵羊

微隙在所必乘,微利在所必得。少阴,少阳。

译: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,微小的利益,也必须获得。变敌人小的疏忽,为我方小的胜利。

第三套攻战计

13第十三计:打草惊蛇

疑为叩实,察而后动,复者,阴之媒也。

译: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,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。反复侦察,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。

14第十四计:借尸还魂

有用者不可借,不能用者,求借,借不能用者而用之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。

译:有用的不可以利用,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,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,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,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,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,而是我支配别人。

15第十五计:调虎离山

待天以困之,用人以诱之,"往蹇来返"。

译: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,用人假象去诱骗他"往前有危险,就返身离开"。

16第十六计:欲擒故纵

逼则反兵,走则减势,紧随勿迫。累其气力,消其斗志,散而后擒。兵不血刃,需,有孚光。

译:逼得敌人无路可走,就会遭到坚决的反扑;让他逃走,就会消灭敌人的气势,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人,但不要逼迫他,借以消耗他的体力,瓦解他的士气,等他的兵力分散了,再行再以捕捉。这样用兵可以避免流血,不逼迫敌人,并让他相信,这对战争是有利的。

17第十七计:抛砖引玉

类以诱之,击蒙也。

译: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,使敌人遭懵上当。

18第十八计:擒贼擒王

摧其坚,夺其魁,以解其体;龙战于野,其道穷也。

译:彻底地摧毁敌人的主力,抓住他的首领,借以粉碎他的战争机构,这是一场激烈的总决战。

第四套混战计

19第十九计:釜底抽薪

不敌其力,而消其势,兑下乾上之象。

译:力量上不能战胜敌人,可以瓦解他的气势,这就是《易经》兑下乾上的《履卦》上所说的"柔履刚"的办法。

20第二十计:浑水摸鱼

乘其阴乱,利其弱而无主,随,以向晦入宴息。

译:乘着敌人内部混乱,利用他还是弱小而没有主见,他随从我,像人随着天时吃饭、休息一样。

21第二十一计:金蝉脱壳

存其形,完其势;友不疑,敌不动;巽而上蛊。

译:保存阵地的原形,造成强大的声势,使友军不怀疑,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,而我却可以隐蔽地击破另一支敌军。

22第二十二计:关门捉贼

小敌困之,剥,不利有攸往。

译:对弱小的敌人,要加以包围歼灭;对垂死挣扎的敌人,如果从后面急追远赶,那是很不利的。

23第二十三计:远交近攻

形禁势格,利以近取。害以远隔,上火下泽。

译:处于(扭转)不利的形势(局面),要考虑(阻止)它发展的方向(趋势),(利于)攻取附近的地方,就有利,(不利于)攻击远隔的地方,就有害。《易经·聧》卦说:"火苗向上冒,池水向下流,志向不同,也可以结交。"

24第二十四计:假途待虢

两大之间,敌胁以从,我假以势,困,有言不信。

译:对处的两个强大敌人中间的国家,敌人胁迫它时,我方却作援求它,立即出兵。《易经·困》卦说:"对处在困迫状况下的国家,光空谈而没有行动,是不会被他信任的。"

第五套并战计

25第二十五计:偷梁换柱

频更其阵,抽其劲旅,待其自败,而后乘之,曳其轮也。

译: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,把他的兵力调开,等待他自己败阵,然后用谋进攻他,《易经·既济》卦说:"先拖住敌人,然后再替换他。"

26第二十六计:指桑骂槐

大凌小者,警以诱之。刚中而应,行险而顺。

译:强大的慑服弱小的,要用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它。《易经·师》卦说:适当的强硬,可以得到拥护;施用险诈,可以得到顺从。

27第二十七计:假痴不癫

宁伪作不知不为,不伪作假知妄为,静不露机,云雷屯也。

译:宁可假装不知道的,不行动,不可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。要沉着,不要泄露一点机密,就像迅猛激烈的云雷,在冬季藏入地下般的平静。

28第二十八计:上屋抽梯

假之以便,唆之使前,断其援应,陷之死地,遇毒,位不当也。

译:故意露出破绽,引诱敌人深入我方,然后选择有利时机,断绝敌人的前应和后援,使它完全处于死地。敌人这样的下场《易经·嗑》上说的好:抢吃腊肉的嗑掉了牙,怪自己的动作不当。

29第二十九计:树上开花

借局布势,力小势大;鸿渐于陆,其羽可用为仪也。

译:借别人的局面布成阵势,兵力弱小的看来阵容也显得强大。《易经·渐》卦说:鸿雁飞向大陆,全凭它的羽毛丰满助长气势。

30第三十计:反客为主

乘隙插足,扼其主机,渐之进也。

译:有空子就要插脚进去,扼住他的主脑机关。《易经·渐》卦说:"循序而进"就是这个意思。

第六套败战计

31第三十一计:美人计

兵强者,攻其将。将智者,伐其情。将弱兵颓,其势自萎。利用御寇,顺相保也。

译:兵力强大的,就要攻打他的将帅;将帅明智的,就打击他的情绪。将帅斗志衰弱、部队士气消沉,他的气势必定自行萎缩。《易经·渐》卦说:利用敌人内部的严重弱点来控制敌人,可以有把握地保存自己的实力。

32第三十二计:空城计

虚者虚之,疑中生疑;刚柔之际,奇而复奇。

译:空虚的就让它空虚,使人更加难以揣测;在进攻和防御中运用空虚的战术来隐蔽自己的空虚,越发显得用兵出奇。

33第三十三计:反间计

疑中之疑,比之向内,不自失也。

译:在疑阵中再布置一层疑阵。《易经·比》卦说:来自敌方内部的援助,自己不会受到损失。

34第三十四计:苦肉计

人不自害,受害必真。假真真假,间以得行。童蒙之吉,顺以巽也。

译:人不自己迫害自己,受迫害必然是真的;真的变假,间谍便乘机活动。《易经·蒙》卦说:把他骗得乖乖的,顺着他活动。

35第三十五计:连环计

将多兵众,不可以敌,使其自累,以杀其势。在师中吉,承天宠也。

译:敌方兵力强大,不能硬打,应当运用谋略,使仓储自相牵制,借以削弱他的力量。《易经·师》卦说:将帅靠指军不偏不倚,惯打胜仗的就是用兵如神。

36第三十六计:走为上计

全师避敌,在次无咎,未失常也。

译:全军退却,甩开敌人,以退为进,待机破败,这是不违背正常的法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