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

《三国演义》让我明白了什么

时间:2024-04-20 20:21:58 浏览量:88786

读三国演义悟出的道理

《三国演义》让我明白了什么?

《三国演义》是中国古典名著,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魏、蜀、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,塑造了曹操、刘备、孙权等许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。三国最终由司马炎统一,并建立了晋朝。我读过《三国演义》的历史小说,也看过由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,我从《三国演义》中明白一个道理:国家都是要由人民拥戴的君主而统一的,炎黄子孙只能有一个中国!

《三国演义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样的简单道理?

《三国演义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样的简单道理?

《三国演义》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,桃园三结义,三顾茅庐,赤壁之战……。这本书讲了一个三国时期三国争雄的故事,故事细致生动地展现了魏蜀吴之间错综复杂的军事、政治斗争。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,更让我记住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:阴险狡诈的曹操,谦逊的刘备,心胸狭窄的周瑜,足智多谋的诸葛亮,忠胆狭义的关羽,粗中有细的张飞,软弱无能的刘禅……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,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,细细品味,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。

《三国演义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?

《三国演义》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,讲述了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,至晋武帝太康元年王浚灭吴为止之九十七年间的史事,全书一百二十回,中心故事是魏、蜀、吴三国的纷争。

《三国演义》之所以成为古典名著,除了故事精彩,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让人品味人生,品味一些做人的道理,这才是书中奥妙之处,书中的故事情节描写的精彩绝伦。比如:桃园三结义、三英战吕布、过五关斩六将、七擒孟获、空城计、单刀赴会、火烧赤壁等,诸葛亮的高超智慧和谋略,曹操的猜忌多疑,张飞的鲜活个性,关羽的义气千百年来成为了男人心目中的英雄典范。

《三国演义》最成功的一个方面就是描写人物,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鲜明,有血有肉,但写人物的同时,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,那就是做人做事都不能“过度”,过度了,本来是好的也变成坏的,这是我读三国从中得到的一点体会。

曹操,集各种优点于一身,是三国中最成功的军事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。却也有着致命的缺点“多疑”。诸葛亮在多次与曹操的较量中都充分的利用了他的缺点,就连有勇无谋的傻张飞在长板坡都知道利用疑兵之计使曹操上当。

曹操有偏头痛,华佗是唯一能救他性命的人,华佗要帮他做开颅手术,他当时就疑心华佗有意害他,最终把华佗扔进大狱,死在狱中,同时也宣告了他的死期将近,“多疑”最终葬送了他的生命。如果曹操没有生性多疑这个缺点,他若不战死沙场,他能再多活几年,历史是不是可以改写呢?我们做人处世是不是要少点多疑,多点真诚,相信朋友呢。

关羽在小说中过五关斩六将,刮骨疗伤,多大的英雄气概多大的义气呀。

关羽在三国是名声大噪的人物,也有缺点,目中无人,狂,最终败走麦城,留下千古遗憾。我们为人处世,不论你获得多大的成功,不论你有多大的才气,谦虚待人待己,你才会一直成功下去,否则也可能会像关羽一样的败走麦城。

周瑜在小说中,年少有为,意气风发,赤壁之战大获全胜。偏偏气量狭小,眼中容不下比他智高一筹的军师诸葛亮,最终被诸葛亮活活气死,临死时还大喊一声“既生瑜,何生亮”。性格决定命运,读史以鉴,我们要不断修练自己的性格,做一个大度的人,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,才能进步的更好。

诸葛亮,小说中的男主角,羽扇冠巾,智谋超人,忠心耿耿,为了刘备,死而后矣。他神机妙算,用人用计,每战必胜,使用计谋在三国中没有比他更厉害的人了。诸葛亮的缺点就是自恃聪明,不识时务,他刚岀道时,他的老岳父就说他“生不逢时”,这个道理他自己也懂,但他偏不信邪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梦想着帮助刘备实现宏图霸业,统一全国,他带兵六岀岐山,最终以累死自己而告终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要客观分析事物的存在的可行性,而不是一意孤行地追求亳不现实的梦想。

赵云在小说中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军事家,忠义耿直,有勇有谋,在三国的战将中,论勇,仅次吕布,排名第二,论谋,胜于吕布,战将的头把交椅应当属赵云,他的威名应胜于张飞.关羽,功劳也不比关张小,但赵云做事打仗卖力,做人低调。比起张飞的“暴”、关羽的“狂”刚更显英雄气节,他虽然功高,但从不与张关争功。这也是他能与张关和睦相处的原因吧,赵云既有才华又有谦与让的做人原刚,最后得以善终。现实生活我们要学习借鉴赵云的低调做人,高调做事的美德。

《三国演义》能教予我们的启示还有很多很多,这是前人血和泪的凝结,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,其中蕴藏的道理,值得我们后人用一生去研究,学习它能让我们矫正身姿,行得更正,走得更直,它将注定在时间的长河里源远流长。